今年来,为推动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、较高质量就业,市残联通过“123工作机制”不断强化残疾人就业帮扶力度。
健全“1个数据库”,精准掌握残疾人就业需求与能力。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全面排查辖区内残疾人基本情况,通过入户走访、电话联系、数据比对等方式,详细记录就业意愿、技能水平、培训需求等信息,确保人员底数、就业能力、就业意愿和服务需求“四清”。同时,建立动态更新机制,及时掌握残疾人就业变化,为精准帮扶提供数据支撑。
实施“2类定制培训”,实现理论与实操分层。结合残疾人需求和特点,开展就业政策法规、职业素养、心理健康等理论培训,提升残疾人就业认知和综合素质。依托公共实训基地、职业院校等资源,开展电商运营、手工制作、农产品加工等实操培训。同时,结合新产业、新技术、新业态发展需求,组织开办人工智能专场培训,内容包括大智能数据标注基础、DeepSeek软件使用等,做到巧用科技力量,提升助残效能。
打造“3方联动跟踪”,形成闭环化就业支持体系。全市各级残联组织通过“走访拓岗促就业”等方式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岗位。培训机构根据残疾人需求和市场变化,优化培训课程,加强与残联和企业协作,为残疾人提供持续支持。用人单位积极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职责,主动提供并拓展更多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。
一季度,我市已为155名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了各类培训,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0场,23家用人单位主动发布面向残疾人的岗位198个,通过走访14家企业,为残疾人开拓岗位29个。